世界上通用的鋼琴記譜法 - 鋼琴五線譜記譜

 

 

 

 

        學習鋼琴首先是要從五線譜開始學習,而在琴譜通常用鋼琴五線譜(一般擁有雙行譜表,即高音、低音譜表)記載。鋼琴五線譜記譜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記譜法。在五根等距離的平行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音樂的一種方法。

 

  如果追溯一下鋼琴五線譜的歷史還需要從中世紀的紐姆記譜法說起及有量記譜法。紐姆譜以橫線為標準,用符號表示音的高低,但不顯示音值長短。從7世紀起,這種記譜法出現於歐洲天主教堂內,最初只用1根線代表F音高,11世紀經阿雷佐的圭多逐步發展成4根線。規定音高為d、f、a、c,並將f線畫成紅色,c線畫成黃色(後成為五線譜中高音及低音譜號的起源)。 13世紀有人使用第5根線,成為鋼琴五線譜的前身。 16世紀又有加線的辦法,使音高的記載更完備。


  眾所周知的是有量記譜法創始於13世紀科。這種鋼琴記譜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記號嚴格規定了音的長短,是對紐姆譜的補充和豐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塗以黑色的,稱為有量黑符,以後改用空心音符,稱為有量白符,這種記譜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紀左右。


  隨著鋼琴在社會的普及,期內容也不斷的更新, 鋼琴五線譜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出現,到17世紀逐步完善,18世紀開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節線原用於文字譜,17世紀末被五線譜所採用;升降記號通用於18世紀,表情記號取有量記譜法;裝飾音記號源於紐姆譜,17世紀系統化用於鋼琴五線譜。鋼琴五線譜傳入中國,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1713年的《律呂正義》續編,書中記述了鋼琴五線譜及音階、唱名等。鋼琴五線譜在中國逐步流傳和使用,則於19世紀中葉以後隨西方傳教士的傳教及新學的興辦而有所推廣。


From: http://www.amitofo3.net/wenl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白謹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