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懷疑孩子學琴的能力了嗎?

 

 

很多人以為因為離我們很遙遠,認為只有音樂世家和有音樂天賦的孩子才需要學習音樂,才能學好音樂,其實不然。作為普及性教育,學習一門樂器就像學習文化科學知識一樣,音樂殿堂的大門是面向每一個孩子敞開的,沒有太過特殊的要求。

 

事實上,絕大多數學習樂器的孩子,並不準備選擇音樂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如果認為學習樂器的孩子必須成為演奏家,那這種認識絕對是陷入了誤區。

 

學習樂器首先得意是對音樂的感知力。每個人對樂音中樂音的敏銳度是有很大差別的。當優美的旋律變化紛繁的音色、強弱有序的節奏等諸多構成音樂的要素於人體時,每個人的感知能力並不平衡。這些感知能力有些是後天帶來的,有些是靠後天的努力培養的,雖然與智力發展無因果聯繫,但屬於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對40個國家440名音樂家的統計,在少年以前就受到音樂啟蒙和薰陶的人的平均比例是80.6%,從事音樂的平均年齡為13.5歲,其中馳名世界的67人中從事音樂的平均年齡僅為10.5歲。即便是在業餘學習樂器的孩子中,很多學習之初並不被老師和家長所看好,大多數兒童學習樂器都經理過以下幾個階段:開始學習時的喜歡——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的厭煩與抵觸——進一步掌握演奏要領並能夠為小朋友、客人表演時的成就感。在孩子演奏水準螺旋式上升的同時, 反復經歷著厭煩、進步、成就、自我欣賞的迴圈過程。學習樂器有時就像我們爬山一樣,每一步似乎都很艱難,但回頭看時,永遠是進步的終究會有“一覽眾山小” 的感覺。

 

實際上,學習音樂的過程就是培養孩子毅力和創造性素質的過程。堅持不懈地認真練琴和坐在教室裡學習,其性質是一樣的,會從另一個側面培養孩子專心致志學習的良好習慣。在迴圈漸進的提高中發現自己的不足,自覺彌補這些不足,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學習意識,在生活中不斷將崇高理想現實化;學習中進步與停頓的往復過程,會強化孩子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的自信心和堅強的意志;當回首成就時,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將會得到極大地提高;長期浸潤於藝術的氛圍,孩子所表現出的與眾不同的、優雅的藝術氣質必然勝過沒有學習樂器的孩子。這些,往往是幼稚園和學校課堂學習所無法得到的。




From: https://m.facebook.com/kuolan.szu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白謹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